「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成果發佈會(2025年)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項目以中華武術切入,配合創新科技,在第三年計劃加入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作研究對象,並展開跨學科合作,從多角度推動知識轉移,期望讓學界以至公眾更深、更廣的了解中華文化。第三年計劃的成果發佈會暨公開講座2025年2月22日在仁大研究院綜合大樓多媒體製作中心舉行,多間大學學者、中小學校長、師生、傳媒管理層及政商界人士等近二百人出席。

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助理副校長李家文博士帶領研究團隊,與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詠春體育會,以及多位中華武術家合作構建虛擬武術樓,在成果發佈會上舉行亮燈儀式。

研究團隊聯同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及「文化、藝術與科技課程」副總監曾仲堅博士和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作出新嘗試,在仁大數碼影像實驗室3D打印出詠春八斬刀,在成果發佈會上首次展示。兩位學者闡述跨學科傳承中華文化的成果,包括虛擬切燒豬和數碼化作品「盛世清平 姑蘇繁華圖」。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第三年計劃成果發佈會暨公開講座2025年2月22日在香港樹仁大學研究院綜合大樓多媒體製作中心舉行。

仁大助理副校長兼「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總結過去三年的研究,感謝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從不左右團隊的研究方向,期望對方繼續支持仁大的學術研究。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總結過去三年的研究,感謝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從不左右團隊的研究方向,期望對方繼續支持仁大的學術研究。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認為李家文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善用人工智能和動畫製作等創新科技傳播中華武藝,將中華武術帶入校園,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值得支持。

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表示,仁大以「數碼人文」為框架發展教學、研究和校園建設,「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正正展現數碼科技可以衝破地域界限,將中華武術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為成果發佈會安排醒獅表演助慶。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和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主持點睛儀式。

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和「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主持點睛儀式。

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和「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主持點睛儀式。

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為成果發佈會安排醒獅表演助慶。

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為成果發佈會安排醒獅表演助慶。

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為成果發佈會安排醒獅表演助慶。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成果發佈會暨公開講座2025年2月22日在仁大研究院綜合大樓多媒體製作中心舉行,多間大學學者、中小學校長、師生、傳媒管理層及政商界人士等近二百人出席。

嘉賓將代表構建中華武術樓重要精神及價值的銀幣投入豬仔錢罌,為中華武術樓逐層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左起)項目顧問彭耀鈞博士、鑑泉太極拳總社理事長姚家祥師傅和總教練香立智師傅,以及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投入的銀幣代表興趣。中華武術的傳承需要興趣作為起點,踏出探索和學習的第一步。

嘉賓將代表構建中華武術樓重要精神及價值的銀幣投入豬仔錢罌,為中華武術樓逐層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左起)楊家太極拳楊守中宗師元朗一脈的柔靜太極拳研藝社資政社長曾永康師傅、社長盧明遠師傅和主席袁正初師傅,以及項目顧問倪秉郎先生投入的銀幣代表時間。學習武術需要時間磨練,每分每秒的努力都是構建武術精神的基石。

嘉賓將代表構建中華武術樓重要精神及價值的銀幣投入豬仔錢罌,為中華武術樓逐層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左起)詠春葉問宗師早期弟子黃淳樑師傅長子黃匡中師傅、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和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投入的銀幣象徵求知慾。求知慾引發對武漢技藝和理論的不斷鑽研,為中華武術的發展與傳播注入更多可能。

嘉賓將代表構建中華武術樓重要精神及價值的銀幣投入豬仔錢罌,為中華武術樓逐層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左起)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主席江沛偉師傅和詠春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投入的銀幣代表耐性。武術修煉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耐性,於每一個動作裡精益求精。

嘉賓將代表構建中華武術樓重要精神及價值的銀幣投入豬仔錢罌,為中華武術樓逐層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左起)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兼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和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投入的銀幣代表中華文化內涵。中華武術不只是一項技術,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載幾千年的智慧和精神。

中華武術樓在各嘉賓投入銀幣後全面亮燈,象徵中華武術精神薪火相傳,虛擬中華武術樓也正式開放。

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右一)在「互動傳播中華武術文化」環節,與(左起)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詠春葉問宗師早期弟子黃淳樑師傅長子黃匡中師傅、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主席江沛偉師傅和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分享創新科技如何推動中華武術的發展。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第三年計劃加入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作研究對象,總會借出創會專刊等文獻,讓研究團隊前往總會會址實地拍攝並製作虛擬武術樓,讓公眾了解總會的發展。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第三年計劃加入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作研究對象,總會借出創會專刊等文獻,讓研究團隊前往總會會址實地拍攝並製作虛擬武術樓,讓公眾了解總會的發展。

研究團隊安排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前往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學習為國術龍獅總會作虛擬導賞。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蔡浩謙同學(左)和戴睿烽同學(右)分享為國術龍獅總會作虛擬導賞的感受,由最初認為虛擬世界不需中華武術家在場,到了解師傅在場親自指點的重要。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蔡浩謙同學(左)和戴睿烽同學(右)分享為國術龍獅總會作虛擬導賞的感受,戴同學分享自己正在學習舞龍,得到李家文博士讚好。

明愛莊月明中學學生大使現場訪問柔靜太極拳研藝社資政社長曾永康師傅和鑑泉太極拳總社總教練香立智師傅,兩位均表示樂意和仁大研究團隊合作,透過新技術等將中華武術由淺入深傳播到學界。

在成果發佈會上首播的紀錄片《中華武術的知識轉移》記錄研究團隊在過去一年,連繫武術界、學界與商界,透過動畫等生動方式弘揚中華文化;跟隨中華武術家的步伐,由香港到新加坡,再帶動全球多國的武術愛好者來到香港樹仁大學,多角度探討中華武術的傳播。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陳裕均校長獲邀與現場嘉賓分享學生參與仁大研究項目的得著。

多位專家學者在「跨學科創體驗中華文化」環節,分享跨學科合作如何推動中華武術文化傳播,並探討創新技術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及「文化、藝術與科技課程」副總監曾仲堅博士先以一雙筷子作引,指出若不了解文化底蘊,一雙筷子就只兩根木頭,根本不知有何用途和意義,由淺入深解釋文化傳承的重要。

多位專家學者在「跨學科創體驗中華文化」環節,分享跨學科合作如何推動中華武術文化傳播,並探討創新技術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與「中國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團隊合作,3D打印詠春兵器八斬刀,並與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在成果發佈會上分享3D打印技術實踐上面對的挑戰。

多位專家學者在「跨學科創體驗中華文化」環節,分享跨學科合作如何推動中華武術文化傳播,並探討創新技術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與「中國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團隊合作,3D打印詠春兵器八斬刀,並與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在成果發佈會上分享3D打印技術實踐上面對的挑戰。

多位專家學者在「跨學科創體驗中華文化」環節,分享跨學科合作如何推動中華武術文化傳播,並探討創新技術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介紹虛擬切燒豬這個傳承中華文化的嘗試。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向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致送紀念品。感謝單偉彪先生對項目鼎力支持。

李煜昌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學生戴睿烽和蔡浩謙。

李煜昌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學生黃泓熙、周焯蕎、林晞娜和陳俊熺。

葉港超師傅和黃匡中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明愛莊月明中學學生莊鎧鈺同學和勞思語。

曾永康師傅、盧明遠師傅和袁正初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慕光英文書院學生周煒鍵、曾穎妍、張梓晉、劉芯蕾、張文懿、蕭康寧。

曾永康師傅、盧明遠師傅和袁正初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北角協同中學學生林詩嬌。

曾永康師傅、盧明遠師傅和袁正初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天主教培聖中學學生陳思涵。

香立智師傅和姚家祥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學生李奕辰、譚學賢和譚孝賢。

香立智師傅和姚家祥師傅頒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大使」委任證書予保良局朱敬文中學學生文渝舒、梁倩彤和黃以蕎。

楊永勣師傅和倪秉郎師傅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代表。

楊永勣師傅和倪秉郎師傅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代表。

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明愛莊月明中學代表。

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代表。

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天主教培聖中學代表。

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北角協同中學代表。

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慕光英文書院代表。

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代表。

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保良局朱敬文中學代表。

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代表。

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致送證書協作學校證書予廖寶珊紀念書院代表。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贊助人單偉彪先生(左)和仁大助理副校長兼「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右)合照留念。

(左起)項目顧問倪秉郎先生、柔靜太極拳研藝社主席袁正初師傅、社長盧明遠師傅和資政社長曾永康師傅、鑑泉太極拳總社總教練香立智師傅、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贊助人單偉彪先生、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主席江沛偉師傅、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詠春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項目顧問彭耀鈞博士、詠春葉問宗師早期弟子黃淳樑師傅長子黃匡中師傅和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合照留念。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右二)和柔靜太極拳研藝社社長盧明遠師傅(左一)、資政社長曾永康師傅(左二)以及主席袁正初師傅(右一)合照留念。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李家文博士(右四)和鑑泉太極拳總社理事長姚家祥師傅(左二)以及總教練香立智師傅(左五)等多位師傅合照留念。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團隊合照留念。